牡丹芳

[唐] 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展开

以下注释仅供参考*

1.天子:

1)、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陈书·后主纪》:“后主闻(隋)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2)、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曹邺-捕渔谣

3)、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佚名-召公谏厉王止谤

2.三代:

1)、三代:(24)三代,夏、商、周。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2)、三代:指汉、魏、晋。 ——《鲍照-芜城赋

3)、三代:谓夏、商、周三代。 ——《司马迁-秦楚之际月表

3.寻常:

1)、寻常:平常。 ——《刘禹锡-乌衣巷

2)、寻常:平时,平常。 ——《晁冲之-临江仙 · 忆昔西池池上饮

3)、寻常:经常。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红玉:

1)、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参见《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注③。 ——《纳兰性德-鬓云松令 · 咏浴

5.多情:

1)、多情:指钟情的人。宋张先《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秦观-江城子 · 西城杨柳弄春柔

2)、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苏轼-蝶恋花 · 春景

6.芙蓉:

1)、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李商隐-板桥晓别

2)、芙蓉:此指木芙蓉,秋季开花,湖南一带多栽培。唐谭用之《晚宿湘江遇雨》诗:“秋风万里芙蓉国。” ——《秦观-木兰花 · 秋容老尽芙蓉院

3)、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李商隐-无题二首

7.叹息:

1)、叹息:叹气;嗟叹。 ——《陆游-幽居初夏

2)、叹息:感叹惋惜。 ——《诸葛亮-前出师表

8.红紫:

1)、红紫:指落花。或当另有寄寓。 ——《段克己-渔家傲 · 诗句一春浑漫与

9.花心:

1)、花心:花蕊。 ——《薛昭蕴-浣溪沙 · 握手河桥柳似金

10.元和:

1)、元和:唐宪宗年号。 ——《李贺-送沈亚之歌 · 并序

2)、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3)、元和:唐宪宗年号。 ——《李商隐-韩碑

11.色间:

1)、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汪洙-神童诗

12.垂阴:

1)、垂阴:投下阴影。 ——《元结-右溪记

2)、垂阴:指柳树遮阴。 ——《柳宗元-种柳戏题

13.寂寞:

1)、寂寞:清静,寂静。 ——《黄庭坚-清平乐 · 春归何处

2)、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杜甫-秋兴八首

3)、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辛弃疾-瑞鹤仙 · 赋梅

14.造化:

1)、造化:创造化育,指天地、自然界。 ——《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2)、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3)、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岑参-经火山

15.芍药:

1)、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秦观-春日

2)、芍药:这里指牡丹。《开元天宝花木记》:“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松窗录》:“开元(713-741)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 ——《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

3)、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属虎耳草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 ——《章良能-小重山 · 柳暗花明春事深

16.稼穑:

1)、稼穑:田间劳作,这里指种庄稼 ——《刘昫-唐临为官

2)、稼穑:这里指农业劳动。 ——《佚名-桑柔

3)、稼穑:指务农,“稼”为播种,“穑”为收获。 ——《佚名-閟宫

17.冠盖:

1)、冠盖:指代达官。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 ——《杜甫-梦李白二首 · 其二

2)、冠盖:指仕宦的官服和车盖,也用作仕宦的代称。 ——《边定-送王时敏之京

3)、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因为当时襄阳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数十人。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 ——《杜审言-登襄阳城

18.朝阳:

1)、朝阳:指山的东面,因其早上为太阳所照,故称。 ——《佚名-卷阿

19.乱花:

1)、乱花:纷繁的花。乱花:纷繁的花。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兰麝:

1)、兰麝:兰香与麝香,均为名贵的香料。 ——《郑光祖-蟾宫曲 · 梦中作

21.深浅:

1)、深浅:浓淡。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22.农桑:

1)、农桑:农业,农事。 ——《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23.花落:

1)、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汉乐府的《横吹曲》中的笛曲名。 ——《李商隐-宫辞

24.低昂:

1)、低昂:前栽后仰。 ——《苏轼-定风波 · 两两轻红半晕腮

2)、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 ——《刘辰翁-西江月 · 新秋写兴

3)、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25.相望:

1)、相望:左右相对。 ——《魏学洢-核舟记

2)、相望:互相遥望。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

3)、相望:期盼伊。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李商隐-无题二首

26.锦绣:

1)、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27.今年:

1)、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28.轻盈:

1)、轻盈:这里指粉蝶轻盈飞舞。 ——《韩偓-深院

29.之人:

1)、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佚名-日月

30.石竹:

1)、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 ——《王士祯-春不雨

31.卫公:

1)、卫公:也是指古代善于驾车的人。一说,指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 ——《司马相如-上林赋

32.红光:

1)、红光:指火光。 ——《郭震-古剑篇/宝剑篇

33.卿士:

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左丘明-宫之奇谏假道

2)、卿士:周朝执政官。 ——《左丘明-周郑交质

3)、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 ——《佚名-十月之交

34.日长:

1)、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欧阳修-阮郎归 · 南园春半踏青时

35.王母:

1)、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事见《穆天子传》、《列子》等),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见《汉武帝内传》)。 ——《李贺-浩歌

36.断肠:

1)、断肠:形容伤心之至。痛致肠断,典出《搜神记》:“人杀猿子,猿母悲啼死,破其肠,肠皆断裂。” ——《施绍莘-谒金门 · 春欲去

2)、断肠:指悲痛到极点。蔡琰《胡笳十八拍》:“空断肠兮思愔愔。” ——《阿鲁威-湘妃怨 · 夜来雨横与风狂

3)、断肠:多用以形容悲伤到极点, ——《辛弃疾-祝英台近 · 晚春

37.玉房:

1)、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李端-听筝

38.当风:

1)、当风:正对着风。 ——《侯蒙-临江仙 · 未遇行藏谁肯信

39.奇绝:

1)、奇绝:奇妙非常。 ——《杨万里-好事近 · 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40.妖艳:

1)、妖艳:红艳似火。 ——《欧阳修-渔家傲 · 五月榴花妖艳烘

41.软舆:

1)、软舆:软舆(yú),即轿子。唐王建《宫词》之七五:“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 ——《佚名-神鸡童谣

42.向背:

1)、向背:依附与背离。 ——《李康-运命论

43.春日:

1)、春日:春天。 ——《朱熹-春日

44.牡丹:

1)、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刘禹锡-赏牡丹

45.豪家:

1)、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管子·轻重甲》:“吾国之豪家迁封食邑而居者,君章之以物,则物重;不章以物,则物轻。” ——《韦庄-与东吴生相遇

46.吾君:

1)、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7.煌煌:

1)、煌煌:明亮。 ——《佚名-东门之杨

48.紫艳:

1)、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49.仙人:

1)、仙人:即金铜仙人。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铸铜人,手捧盛露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迁往洛阳,在拆迁时,据说铜人流下泪来。 ——《文天祥-满江红 · 代王夫人作

* 以上注释为系统自动在网络中获取,并不保证与本文内容相符,仅供参考!

译文

牡丹香,牡丹香。黄金色的花蕊与红玉般的花瓣一同绽放,千片红色花瓣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烂漫,上百红花挂在枝头就像灯烛般明耀。照映着地面就像刚刚打开的红锦缎一样,在风中没有结出兰麝囊。(与牡丹一对比)仙人的花树也显得单调无色,王母娘娘的桃花则是又小又无香。花上残留的露水轻盈使牡丹泛起紫色的艳光,(牡丹)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红光。红色和紫色深深浅浅交相辉映正面和反面万种形态在俯仰间依次显露出来。衬着绿叶多情的隐藏娇羞的面容,无力地卧在花丛中像美人带着醉妆。(牡丹如美人一般)时而带着低低地娇笑好像掩起了口,时而凝神思量埋怨情人如同断肠。牡丹你的芳姿和高贵的色彩一定是奇绝的,其他的杂卉乱花都不能相比,石竹花金钱花何其细碎,芙蓉花芍药花实在寻常。于是王公贵族和官卿士子,每日来游赏牡丹的冠盖拥挤相望。矮车软辇的是高贵的公主,香衫宝马的是豪门公子。卫公宅静静地闭起北院,西明寺深开了北廊,游戏的双飞蝶看人日久,黄莺的残啼一声春日还长。一起发愁花期将过,依然张着帐幕垂下阴凉。花开花落共二十日,一城的人都为它痴狂,三代的文人争相称颂,人心重视外貌的华丽不重视内质,重视外貌的华丽一直到牡丹,它是由有来的并非今天独有。元和天子心忧农桑,怜悯治下百姓感动上天使上天降下吉祥。去年的好稻谷生出九个穗,可田中冷清没有人去。今年的好稻谷分出两穗,君王的心独自高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可曾叹息。我希望暂时有造物主一样的魔力,减少一些牡丹妖艳的颜色。稍稍的改减一些卿士的爱花心,让他们和我们君王一样心忧农业。

赏析

在白居易的笔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离开长安这牡丹花都前往东都洛阳的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长安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对牡丹极大推崇,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