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 · 芳洲生苹芷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阑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1.芳洲:
1)、芳洲:语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
2)、芳洲:指鹦鹉洲,在武昌东北长江中。 ——《陆游-南乡子 · 归梦寄吴樯》
3)、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 其五》
2.风流:
1)、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纳兰性德-浣溪沙 · 一半残阳下小楼》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李白-赠孟浩然》
3)、风流:这里指高雅的行为。 ——《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3.阑干:
1)、阑干:即栏杆。 ——《阮阅-眼儿媚 · 楼上黄昏杏花寒》
2)、阑干:即栏杆。 ——《白朴-天净沙 · 春》
3)、阑干:即栏杆。 ——《杜牧-初冬夜饮》
4.功名:
1)、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岳飞-小重山 · 昨夜寒蛩不住鸣》
2)、功名:功业和名声。 ——《令狐楚-少年行四首》
3)、功名:这里指道德名声。从此大:指一直响亮地传下去。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 其一》
5.春水:
1)、春水: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黄武 元年,迁左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杨维桢 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 ——《赵良玉-满庭芳 · 红杏香中》
2)、春水:春天的河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3)、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欧阳修-浣溪沙 · 湖上朱桥响画轮》
6.宿雨:
1)、宿雨:经夜之雨。 ——《曹雪芹-咏白海棠》
2)、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隋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王维-春园即事》
3)、宿雨:隔宿的雨。 ——《韩翃-同题仙游观》
7.夕阳:
1)、夕阳:《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佚名-公刘》
2)、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吴文英-浣溪沙 · 门隔花深梦旧游》
3)、夕阳:落日。 ——《晏殊-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8.情怀:
1)、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 ——《李清照-忆秦娥 · 咏桐》
2)、情怀:心情。 ——《李清照-南歌子 · 天上星河转》
9.碧云:
1)、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 ——《李清照-小重山 · 春到长门春草青》
2)、碧云:碧空。 ——《王建-夜看扬州市》
3)、碧云:青白色的云气。 ——《张抡-踏莎行 · 秋入云山》
10.十二:
1)、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屈原-天问》
2)、十二:极写多。 ——《李商隐-碧城三首》
3)、十二:即十二重,言闺房之深。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柳永-望远行 · 绣帏睡起》
11.清镜:
1)、清镜:明镜。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2.白发:
1)、白发:老年。 ——《苏轼-浣溪沙 · 游蕲水清泉寺》
2)、白发:指老年人。 ——《黄庭坚-鹧鸪天 ·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3.空余:
1)、空余:只剩下。空余:只剩下。 ——《李白-金陵三首》
14.目断:
1)、目断:望尽,望到看不见为止。 ——《柳永-倾杯 · 鹜落霜洲》
2)、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柳永-少年游 · 长安古道马迟迟》
3)、目断:望尽,望而不见。 ——《晏殊-撼庭秋 · 别来音信千里》
15.万里:
1)、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 ——《杜甫-月》
2)、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王勃-山中》
3)、万里:喻行程之远。 ——《李白-渡荆门送别》
16.烟光:
1)、烟光:云霭雾气。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冷。” ——《杜甫-后游》
2)、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柳永-蝶恋花 · 伫倚危楼风细细》
3)、烟光:云霭雾气。 ——《史达祖-三姝媚 · 烟光摇缥瓦》
17.临春:
1)、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刘禹锡-台城》
2)、临春:《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风”。郑骞《词选》中云:“临春,南唐宫中阁名,然作‘临风’则与‘飘’字有呼应,似可并存。” ——《李煜-木兰花 · 晚妆初了明肌雪》
18.梦想:
1)、梦想:想念。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9.十二阑干:
1)、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朱淑真-谒金门 · 春半》
20.老去:
1)、老去:谓人渐趋衰老。 ——《韦庄-与东吴生相遇》
鉴赏
毛晋《芦川词跋》说:“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这首送别词,首先触景生情,后又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结构严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愤之情与送别之意,在写作上自有特色,为其佳作之一。
大凡送别之作,多托离怀以抒情,写景以寄情,这首词也是如此。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说,一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而“烟光如洗”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点泪”二字用拟人手法,寓王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清镜”二句,紧承“飞花点泪”,即景抒情,转入到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忧伤心情的抒写。“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和屈原一样,作者有感于日月如梭,时不待我,明镜新添白发,容颜日渐衰老,然而抗金报国的宏愿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忧伤。一个“空”字,就把作者壮志难酬、老而无成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词人本是把恢复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的,但“天意从来高难问”(《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高高在上,出尔反尔,其意图令人难以捉摸。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重用主和派,排斥抗金志士,这样就是词人的宏愿无法实现,致使词人感到老而无成。“新恨”句化用锦城官妓灼灼寄泪的典故,说明近来生活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孤独,甚至连一把同情眼泪也无人相送行,使人“新恨”无穷,倾吐了自己世无知己的悲哀。“溪涨”二句又缘情布景,进一步写雨后江天景色。“溪涨岸痕”写春水之猛,“浪吞沙尾”,写波浪之高。一“涨”一“吞”,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雨后春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同时又借物抒怀,暗寓了自己高涨的自伤与伤别的心情。在这里,情与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已经达到了浑然难辨的境界。
过片再次借景抒情。“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悲苦。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的辛酸!“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融为一体的。最后四句写送别。“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词人在此展开了丰富而奇妙的联想。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煞拍“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这种写法,确实“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